法制晚報訊(記者 李文姬)近年來,國學熱、讀經熱興起。曲阜甚至推出了“百姓儒學”工程,在10個村莊設試點,併為每個村各配備一名儒學講師。
  去年,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小學德育、語文、歷史、藝術、體育等課程標準修訂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比重。
  日前,有消息稱全國25個省區市省級版中小學傳統文化實驗教材已研發完畢,有望今年秋季開學推廣。也就是說,國學將大步邁進中小學課堂。
  然而一些教育專家、家長卻對此提出質疑,傳統文化教育完全可以在現有的語文、歷史、地理等課程中體現出來。另起爐竈是否勞民傷財、加重學生學業負擔?
  近日記者對話課題組專家、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他表示從“人格培養”這一角度,國學教育正是當代基礎教育的薄弱環節。目前社會普遍關註的復旦大學投毒案令人唏噓不已。而通過開設 “國學課”,培養高尚、心智健全的優秀孩子,從這一點來說,它不存在增加學生負擔問題,而且還應該是“必修課”。
  對此,法制晚報記者對話教育部十一五規劃國學教育專項研究課題組執行主任、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探訪國學教育的普及和規劃。
  對話課題組
  傳統文化不只是古詩詞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法晚”):很多人理解的國學就是古文詩詞,是否太片面?
  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 (以下簡稱“張健”):是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包括儒、釋、道、兵、醫、藝六個方面,不是一個古詩詞所能覆蓋的,所以,說“國學就是古詩詞閱讀”這一論斷太過片面。目前各地的國學教育往往還是陷入只讀儒家經典,或只以誦讀為上的誤區中,而事實上,傳統文化教學內容應包括國學經典、民族藝術、民俗文化這三部分。
  法晚:這一課題進行了多久?有多少人參與其中?
  張健:課題自2006年開始已有十年的歷程。當初課題研究規劃希望通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個五年規劃15年時間,完成國家傳統文化教育理論研究和課題構建研究,最重要的標誌是完成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國家級實驗教材研發工作。目前“十二五”已接近尾聲,我們已完成上述各階段近700冊基礎教材研發工作,基本上完成了任務。
  法晚:國學教育多年來都有很大爭議,這些年裡面臨了哪些困難?
  張健:這十年遇到的困難很多,在研發過程中無任何學科研究基礎,以及推廣過程中沒有政策保障是主要問題。多年來,我們的中小學基本上沒有開設過傳統文化教育,無課程、無教育理論、無教材、無學科教研、無專業教師、無評價標準,這“六無”就是我們當時面臨的現狀,而且國家沒有明確的相關課程要求,無法提供財政和課時保證這一政策瓶頸也影響了學科的普及。
  復旦投毒案讓人不寒而慄
  法晚:為何國學要單獨建立體系、形成教材,而不能分散到現有的學科中去?
  張健:國學教育的教育目標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這一點正是對現有基礎教育中德育最有力的補充和升華。但中國國學文化思想是自成體系的,通過諸子百家思想才整體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和文化內涵,這不是一兩本書能展現完整的。中華文化是一種追求穩定和諧的文化,是一種以修、齊、治、平為核心的文化,以“道中庸”而“致中和”以達“極高明”為基本精神的、力求由“內聖”而“外王”的“仁”文化,其不同思想間存在著相互關聯和互相補充。另外,國學教育既是文言文教學,又重在德育、兼有藝術教育,無法用現代西方學科分類法進行描述和分類。若要分散到其他學科中必然破壞它的邏輯性和功能。目前沒有看過哪門課程能包容和兼併中國傳統文化的,所以它應該是一門獨立學科。
  法晚:另開設一門課是否會加重學生負擔?
  張健:從“人的培養”“人格培養”這一角度,國學教育正是當代基礎教育的薄弱環節。目前社會普遍關註的復旦大學投毒案,林森浩作為一個學習成績優秀的高材生,在記者採訪時說:我是一個很空的人,沒有什麼價值觀。這話出自一位研究生的口,聽著心裡就不寒而慄。而若開設了“國學課”,我們希望能培養一個高尚、心智健全的優秀孩子,從這一點來說,它不存在增加學生負擔問題,而且還應該是“必修課”。
  不重視背誦考試類似“申論”
  法晚:新國學教材都有哪些內容?
  張健:25套版版不同就在於各地另闢板塊,加入了地方的歷史、地理、非物質遺產等12個模塊的內容。例如,京版涉及了周口店開始的歷史、潭柘寺(北京民間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諺語)、北京各城門的含義,以及北京歷史名人老舍等內容。
  法晚:國學課程的內容是否有些會和時代精神不相符合?教材如何篩選?
  張健:推行傳統文化的最大阻力就在於,一提起傳統文化,大家就認為是腐朽落後的,其實可以留存2500年的文化就是經典。而國學課程內容必須與時俱進,國學教育是在傳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而不是復古。傳統文化內容極其龐雜,必須經過篩選把最優秀的部分展示給學生。
  法晚:有了教材後,師資方面如何跟上?是否要進行系統培訓?
  張健: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門新的學科,集文言文教育、德育、藝術教育於一身,而且國學文化是一門綜合學科,其知識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就像好酒越陳越香一樣,這也要求教師具備新的技能和方法,並且教師需要系統的知識作為教學支撐,目前學科教學缺乏專業教師是學科普及的又一瓶頸。
  法晚:有一個現實問題必須考慮,就是往往都是考什麼,學什麼。那麼未來國學如何進入到考試體系中?
  張健:傳統文化不是文言文教學,是人格教育和德育教育,按目前國內各省教改動態,預計2018年左右,大部分省份會把傳統文化納入高考範疇。目前課題組已經開展“傳統文化高考試題類型研究”工作,有兩個結論是已達成了專家共識。第一,傳統文化高考內容不會註重現在的文言文字詞註釋和背誦這一考試方式;第二,“以傳統文化治國韜略”為主要方向的、類似“申論”形式的新一代作文或論文類考試將會出現。
  反腐倡廉故事寫入教材中
  法晚:推廣國學能否改變當前人文環境?對目前的反腐是否也有影響?
  張健:課題組最近與國家行政學院即將推出國內第一套行政領導傳統文化標準化教材,它要改變的是行政思路和“以人為本”的工作方法。隨著傳統文化走進社會各層面,我們深信會大大改進當前的人文環境。
  在中國古代,對官吏的道德素質要求會放在為官的重要位置,特別強調官德在治國理政中的主導作用。清朝時期的清官孫嘉淦,一生正直清廉,他曾寫下一段簡短的文字,叫“居官八約”:事君篤而不顯,與人共而不驕,勢避其所爭,功藏於無名,事止於能去,言刪其無用,以守獨避人,以清費廉取。大意是:對國君忠誠而不自我炫耀;對同僚尊重而不自高自大;不爭權奪勢;不追逐功名;辦事務求實事求是、善始善終;說話務求簡明扼要;不結黨營私;勤儉節約、艱苦奮鬥以保持清正廉明。這短短42個字,概括了為官做人的基本原則。
  “居官八約”,儘管寫於幾百年前,但其中一些思想和做法對於今天我們的官員不失其借鑒意義和啟示。
  法晚:教材中有反腐倡廉這類故事嗎?哪個階段課本里有?
  張健:小學階段就有,比如課文有《甘橖遺愛》的故事,就是講為官清廉,為民服務的事例。
  本版文/記者 李文姬
  相關鏈接
  那些年各地開過的課程
  書法
  汕頭市教育局日前表示,汕頭市將把書法作為必修固定課程,真正做到書法教育“進課表、進課堂、進活動”。
  早在2007年廣東省教育廳就要求全省中小學開設書法課,每周一節。 2011年新學期開學前,教育部頒佈了《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三至六年級的課程中,每周安排一課時書法課。
  國防
  根據遼寧省教育廳及鞍山市教育部門的相關政策要求,全市各中小學將普及國防教育,並使該項課程成為學校日常教學中的必修課。
  禁毒
  去年,為應對當前嚴峻複雜的毒情形勢,貴州省決定深入開展全面禁毒預防教育,貴州中小學禁毒必修課要求在小學5年級至高中2年級開設。
  慈善
  汕頭大學將公益課程設為本科生必修課,平均每年開設4—5門服務學習與公益課程,每門課程1個學分,學習時間為48個學時。  (原標題:“反腐倡廉”寫入小學課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f42lfecy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